您现在的位置: 澧县政府门户网站 >> 走进澧县 >> 澧州文化 >> 正文
皮氏牌楼 爱的丰碑
发布日期:2017/7/24 8:25:00      作者:王国玫      来源:本站原创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湘西北的边陲,旁边不远处就是与湖北交界的边山河,这个地方叫皮家冲,眼前的这座牌楼就是远近闻名的皮氏牌楼。皮氏牌楼以“双节坊”而著称,为什么叫它“双节坊”呢?我先在这里卖个关子,待会儿讲到牌楼的来历时,我会告诉大家牌楼背后那个感人的故事。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牌楼高达11米,宽7米多,为6柱3间5门3层重檐歇山顶的仿木石雕建筑。听说像这样规模宏大的“双节坊”,全国只有两处,一处就在我们湖南澧县,一处远在浙江宁波。

  这座牌楼修建于乾隆47年,比澧阳平原上的余家牌楼要早30多年。提到余家牌楼,大家也许要问,这皮氏牌楼的风格怎么和余家牌楼一模一样呢?两座牌楼都是由6根石柱组成的品字形建筑,每两根石柱之间有一门洞,而其他地方的牌坊都是一字形平面建筑。看了皮氏牌楼,再看余家牌楼,想到两者的建造年代,大家不难发现,余家牌楼是模仿皮氏牌楼修建的。皮氏牌楼是婆媳两人的“双节坊”,而余家牌楼是罗氏一人的“节孝坊”。

  皮氏牌楼6个石柱之上是象征三层楼阁的石雕重檐,中间横坊是一组逼真的宫廷人物浮雕,两边的横坊上分别镌刻有州、省奏文及名流题赠。顶层檐下的正中有龙纹匾额,上刻“圣旨”两字,横坊上额刻有“双节坊”。顶脊立有宝顶,两端雕有龙嘴鱼尾纹,檐下的横梁有精美的镂空和祥云图案。精致的纹饰布满整个建筑,无论是柱、楼,还是栩栩如生的石兽,随处可见民间工匠的精湛技艺。

  皮氏牌楼的每个柱前有两只石兽,或狮子或麒麟,大家知道这其中的寓义是什么吗?据说石狮能守护家族吉祥平安、护佑子孙昌盛。而麒麟也是消灾解难、驱除邪魔、镇宅避煞的保护神。前面说过,像这样的节孝坊,极为少见。为什么呢?因为修建如此规模的一座牌楼,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皇帝恩准的圣旨,二是要有万贯家财。

  皇帝为什么要给远在湘西北山区的皮家下一道修建“双节坊”的圣旨呢?这说来话长。

  《澧州志》中记载:康熙三十九年,皮家冲望族皮宗孟有一儿子叫梦杨,3岁时和暖水街望族孙家刚出生的千金订了娃娃亲。女孩长到十七岁时,两家为儿女办了婚事。不料,媳妇孙氏刚刚怀孕,丈夫梦杨却一病不起,四十天后病逝。孙氏悲痛欲绝,也想随亡夫而去。痛失爱子的公婆苦口相劝:“我们已经失去了儿子,可不能再失去媳妇和孙子,皮家绝后了我们两老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一语惊醒孙氏,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想到腹中的孩子,她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在悲伤与思念中,日子一天天地熬了过来,儿子出生后,取名儒博。之后不久,有人劝孙氏改嫁,孙氏却谢绝别人的提亲,既当妈又当爹,忍辱负重,一边抚养儿子成人,一边孝敬公婆大人。

  儿子儒博长到20岁时,与湖北松滋周氏成亲,生下一儿一女。谁料儒博31岁时,悲剧重演,也突然病故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和绝望,让孙氏一夜间白了头,看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看着年纪轻轻就和自己同样命运的儿媳,她心痛不已,深知一个女人独守空房是怎样的一种煎熬。孙氏擦干泪水,决定独自担负起抚养孙子孙女的责任,劝周氏再嫁。可周氏死活不肯,一来舍不得孩子,二来不忍心丢下苦命的婆婆,她要以婆婆为榜样,和婆婆相依相伴,给婆婆养老送终。婆婆感动落泪,更加疼爱儿媳。就这样,婆媳两人白天耕田种地,晚上纺纱织布,含辛茹苦,把一对孩子抚养成人。孙子叫皮门第,在奶奶和母亲的熏陶下,懂事较早,刻苦读书,考取监生。

  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相敬如宾,亲如母女,抚养孩子成人,教育他们成才,一时成为澧州大地上人们争相传颂的佳话。

  乾隆四十七年,湖南巡抚听说婆媳两人的故事后,感动不已,查实婆媳两人的事迹后即报皇上,不久,圣旨到,批准建“双节坊”。皇帝恩准建楼,这可是轰动一方的大喜讯啊,不仅是皮家光宗耀祖的喜事,也是当地一方的荣耀与骄傲,所以大家踊跃捐款,皮氏后人更是感恩不尽,决定倾其所有为奶奶和母亲立坊颂德。皮门第用所有的白银买来了上好的石料,却在请石匠的环节上遇到了难题,工程之大,工价之高,耗资之巨,出乎他的想象,他已凑不够请石匠的钱。

  事有凑巧,据说接此工程的石匠是一个独居的老头,年轻时喜欢周氏,也提过亲,但被周氏拒绝了。此后他一生未娶,听到皮门第建楼受阻的消息后,他主动找上门来,带两个徒弟,要求只管三顿饭,不要分文工钱。师徒三人精雕细琢,整整花了三年时间,终于建成。

  牌楼建好之后,说来也怪,皮门第先后生了六个儿子,从此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后来,皮家在牌楼边上又建了气势磅礴的皮氏祖祠。当地老人说,“皮氏祖祠”6进26间,进门就是供亭,上有御笔“鹿门”匾额,左右碑刻林立,很是气派,外加“三台古松”、“崇阳碧水”、“塞口归帆”、“黑龙飞嶂”、“圣宫晚钟”等祖祠八景,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这皮氏牌楼和皮氏祖祠相得益彰,成了当地的一大景点,吸引了四邻八乡的人前来一睹奇观。

  可惜的是,到了1943年,常德会战爆发,这里成了常德会战的外围战场。侵华日军为了打开宜昌到常德的通道,和驻守这一带的国民党79军展开激烈交战。当时的79军有一个连驻扎在皮氏祖祠里,日军飞机轮番轰炸,皮氏祖祠被炸得稀烂,可牌楼却安然无恙。

  最后日军占领了祠堂。有天早晨,日军中的一个小头目观赏牌楼时,突然产生想抱一抱石柱前麒麟的冲动,一使劲,麒麟没动,牌楼柱子上被炸松动的石檐却掉了下来,不偏不斜砸在日军的头上,当场毙命。

  从此以后,皮氏牌楼越传越神。新中国成立后,在那场让人痛心的十年浩劫中,各地文物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皮家祖祠也被拆毁,但皮氏牌楼却幸免于难,被保存了下来。大家现在看到的一些损伤,也是近代熊孩子玩耍打砸留下的"伤疤"。

  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皮氏牌楼,见证了封建礼教对女人身心的某一种禁锢,但同时也弘扬了女人勇于担当与奉献的高贵品质。皮家婆媳,感天动地,即便放到今天,也会被人推举为"感动中国的最最佳婆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