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澧县政府门户网站 >> 走进澧县 >> 澧县数据 >> 正文
澧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3/6/13 14:26:00      作者:澧县统计局      来源:澧县统计局

2012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日趋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促发展,抓转型,强保障,惠民生,促和谐,全县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一、综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80.88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75.30亿元,增长13.7%从动态看,经济增速呈现逐季加快态势。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9%,上半年增长10.3%,前三季度增长10.9%,全年增长11.6%按常住人口(预计83.25万人)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411元,增长11.74%,按年均汇率折算为3884美元,比上年增加417美元。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3.139.837.1,其中,第一产业下降2.2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0.8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3%48.6%42.1%,比上年分别上升2.3个百分点、下降7.8个百分点和上升5.5个百分点;在国民经济增长11.6%的增长率中,三大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5.6个百分点和4.9个百分点。

1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

 

   

绝对量(亿元)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203.22

11.6

第一产业

47.04

4.1

第二产业

80.88

14.9

 

64.48

15.0

建筑业

16.40

14.4

第三产业

75.30

13.7

   交通、仓储和邮政业

7.64

13.3

批发和零售业

9.38

11.7

住宿和餐饮业

4.53

11.4

金融业

2.02

21.9

房地产业

8.23

3.3

营利性服务业

24.75

16.5

非营利性服务业

18.75

15.7

为民办实事考核指标全面达标。全县承办省为民办实事和市八大民生工程考核指标47项,其中省19项,涉及全县32个乡镇和23个责任单位,所有实事项目共需资金4.77亿元,实际到位2.07亿元。其中,中央拨款0.59亿元,省市拨款0.08亿元,县级拨款0.25亿元,乡村自筹1.15亿元。全年完成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1607套;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51座,农村公路62公里;新建扩建各类幼儿园14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6所;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5万人;建立油菜标准化生产万亩示范片3个,绿色油菜生产基地51万亩;新建沼气池1402口;农村危房改造4000户;新增城镇就业610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0%全覆盖。

物价涨幅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涨幅较上年下降3.73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六涨二跌。其中食品类上涨3.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3%、娱乐文化和教育用品类上涨2.2%、居住类上涨1.7%、衣着类上涨1.2%、烟酒类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从新旧涨价因素看,新涨价因素为1.3个百分点,翘尾因素为0.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十六大类商品“十二涨四跌”,家电、文化办公用品、交通及通信用品和家具价格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94%37个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产品出厂价格呈不同程度下降;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7%;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0.2%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受世界经济低迷和全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继续从紧影响,全县经济增速不如预期;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产业基础薄弱、结构不优、产业转型升级短期内缺乏新的增长引擎等问题仍比较较突出。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62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1%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30.05万亩,比上年增长6.47%;棉花种植面积26.89万亩,增长6.03%;油料种植面积67.60万亩,减少1.51%;蔬菜种植面积13.62万亩,减少12.3%

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全县粮食总产量50.65万吨,增长3%;棉花总产量3.34万吨,增长16.66%;油料总产量9.04万吨,减少0.85%;蔬菜总产量21.36万吨,减少12.09%;水果产量10.40万吨,减少2.66%;茶叶产量276吨,增长68.29%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当年造林面积4.94万亩,成林抚育面积4.69万亩,零星植树263.42万株,森林覆盖率29.9%,绿化率32.8%

畜牧业发展良好。全县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积极做好动物疫情防控,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肉类总产量10.29万吨,同比增长6.1%;生猪出栏106.91万头,同比增长10.8%;肉牛2.35万头,增长1.29%;肉羊24.09万只,增长2.55%;家禽出笼1804.75万羽,同比增长2.15%;禽蛋产量7.09万吨,同比增长1.42%

渔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县淡水养殖面积21.2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55万吨,同比增长16.1%

农业现代化水平继续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台数11.5万台,增长1.8%;农业机械总动力71.57万千瓦,增长3.7%;拖拉机2016台,增长13.5%;全年对1695台农机具发放补贴1430万元,1044户农户受益。全县化肥施用量20.67万吨,增长0.93%;农药施用量2195吨,增长7.76%;农村用电量0.96亿度,增长0.56%;自来水受益村233个,通电话、通电、有邮路及农村投递线路的村419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06.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94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3.9亿元,增长18.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9.3亿元,增长16.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21.69亿元,同比增长14.6%,重工业增加值27.62亿元,同比增长25.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0.5%,集体企业增长34.6%,股份制企业增长2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6.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37.9%1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71亿元,增长18.5%,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9.42亿元,增长14.5%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实现销售产值181.06亿元,产销率98.47%,同比提高0.36个百分点。

近九成行业生产保持增长态势。全县规模工业25个行业大类中,工业总产值实现增长的有21个。增长速度较快且增幅超过40%的有7个行业。五大行业产值超过10亿元,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的55.5%,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37.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20.7亿元,增长1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2亿元,增长41.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5亿元,增长33.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4亿元,增长30.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县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05亿元,增长19.0%,实现利税总额19.96亿元,增长119.3%;其中利润总额6.32亿元,增长113.5%,从业人员1.87万人,增长9.0%8家企业发生亏损,比上年增加4家。列入统计的19种主要产品产量,有12种产品增产。

2  2012年规模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增减(%

     

万吨

21.4

-6.9

   

万千瓦时

48032

4.3

     

万吨

7.8

41.3

     

千升

99785

-16.4

万吨

1.91

-37.0

食用植物油

万吨

16.7

-4.1

     

万吨

1.7

-39.2

     

万吨

4.2

-59.1

     

万吨

5.4

11.0

   

万立方米

10.4

25.5

   

万平方米

2598

29.2

无 水 芒硝

万吨

40.0

--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4亿元,增长14.4%。其中,15家资质建筑企业(13家)和劳务分包企业(2家)共完成建安施工产值13.93亿元,增长5.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4.61万平方米,下降21.8%;竣工房屋面积63.1万平方米,下降25.8%;从业人员6943人,下降9.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创新高。全县共有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90个,较上年增加162个;其中,12个亿元项目,较上年增加6个。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8亿元,增长41.2%。其中:城镇及农村非农户投资143.55亿元,同比增长49.39%;房地产投资17.25亿元,下降5.69%;。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9.51亿元,增长204.61%;第二产业投资85.14亿元,增长50.15%;其中工业投资84.35亿元,增长49.62%;工业技改投资27.75亿元,增长21.13%;第三产业投资66.15亿元,增长21.78%。三大产业投资占有比为5.9:52.9:41.17

房地产投资有所回落。全县3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7.25亿元,下降5.69%;施工面积158.24万平方米,增长6.04%。销售面积89.9万平方米,下降17.46%;商品房销售额26.96亿元,下降20.2%,全年共销售商品住宅9791套(含保障性住房5401套),比去年增加2262套。全年商品住宅均价2898/,比去年减少7元,下降0.24%

五、交通、通讯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良好。全年完成客货运输场站、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危桥改造、园区物流等交通项目投入4.1亿元,交通运输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县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655.5公里,其中国道41.95公里,省道397.82公里,县道442.64公里,乡道715.35公里,村道1057.74公里。汽车保有量2.3万辆,比上年增加0.54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97万辆,本年新增0.3万辆。全年公路客运量16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公路货运量129 万吨,增长15.0%。公路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分别为33.25亿人公里和11.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6.5%18.3%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县邮政、通讯业务总量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拥有固定电话用户 9.61万户,比上年减少0.27万户,下降2.7%;移动电话用户43.47万户,比上年净增4.73万户,增长12.2%;互联网宽带用户 5.05万户,比上年净增1.07万户,增长27.0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47亿元,增长15.8%,订销报纸、杂志累计份数分别达709.7万份和27.8万份;集邮邮票17.8万枚,邮政储蓄期末余额23.57亿元。电信业务收入0.77亿元,增长9.8%;移动公司业务收入1.73亿元,增长4.85%;联通公司业务收入0.44亿元,增长32.6%

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共有宾馆酒店391家,其中三星级酒店 3家,五星级酒店1家,旅行社2家,旅行社营业部5家;国家A级景区2处,省级特级旅游名村2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3家,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家。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8.4%;接待游客316.85万人次,增长22.3%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亿元,名义上增长15.2%增速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3.2%,增速比上年提高1.2 个百分点。其中, 城镇零售额61.76亿元,增长15.2%;乡村零售额9.34亿元,增长15.1%,城镇、乡村增长速度基本同步。全县22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年底新增加7家,退出2家)实现零售额10.94 亿元,同比增长44.7 %,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3%,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6.47亿元,增长41.1%;零售业58.2亿元,增长11.5%;餐饮业5.95亿元,增长32.1%;住宿业0.48亿元,增长10.8%

 全县引进县外境内资金 39.17亿元,增长32.1%,利用外资3600万美元,增长36.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增势平稳。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0亿元,增长29.3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亿元,增长32.17%;全县税收收入3.93亿元,增长21.68%。其中国税收入0.5亿元, 增长16.37%地税收入3.43亿元,增长22.49%。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59亿元,增长14.3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4.06%,教育支出增长53.58%,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4.4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3.6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1.9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45%,住房保障支出下降8.2%,科学技术支出下降16.66%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全县金融机构(含长沙银行、沪农商村镇银行)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8.54亿元,比年初增加29.58亿元,新增额同比多增9.38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1.04亿元, 比年初增加2.9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4.87亿元,比年初增加23.5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7.48亿元,比年初增加11.18亿元,本年多增4.3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1.91亿元,比年初增加6.5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5.57亿元,比年初增加5.25亿元 。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县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12,其中,财产保险机构7,人寿保险机构5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3亿元,增长4.9%。其中,产险保费收入1.2亿元,增长12.1%;寿险保费收入3.1亿元,增长幅度和上年持平。支付各项赔款与保险金0.76亿元,增长23.8%。其中,产险赔付0.63亿元,增长23.5%;寿险赔付0.13亿元,增长21.5%

八、教育和科学研究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9所。其中普通中学40所,职业中学5所,小学134所。在校学生79724人,比上年减少1406人。其中,普通中学33938人,减少946人;职业中学6811人,减少698人;小学38975人,增加238人。毕业生20889人,减少1235人。其中普通中学11608人,减少1318人,职业中学2586人,增加162人;小学6695人,减少79人。全县共有教职员工6603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员工3644人,职业中学教职员工414人,小学教职员工2545人。全年高考录取生4807 人,其中本科3050人,考分在600分以上的考生135人,占全省2.4%。澧县一中四名考生被北大、清华大学录取,音体美本科上线人数突破500人大关,比上年增加135人。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家,本年新增3家;院士工作站1家,工程技术中心2家(新增1家);全年共承担科研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18项,市级1项,县级33项。项目总投入2167万元,专利申请量149件,专利授权量121件。全县技贸机构18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300人,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

九、文化、广电、体育和卫生

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全县拥有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32个。全年放映电影7452场次,观众223万人次;剧团演出118场,观众5.2万人次;图书馆藏书11.9万册,总流通人数6.5万人次;馆藏文物2458件,一级品28件;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春节联欢晚会、澧水流域鼓王擂台赛、法制文艺进“五场”、群众文艺“百团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大型现代荆河戏《蒋翊武》参加了全省艺术节的演出,并获得“田汉新剧目奖”和多个单项奖。

广电事业不断壮大。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2.8万户,农村有线广播站32个。“村村通”建设工程共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备4527套,解决了山区八个乡镇“户户通”问题。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拥有体育场地4个,其中运动场1个,训练房1个,游泳池1个,等级裁判员44人;全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15次,运动员参加人数2.5万人次;全年我县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奖牌28.33枚,其中国家级银牌1枚,省级金牌9.83枚,省级银牌10.25枚,省级铜牌7.25枚。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4个,其中二甲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32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5个,卫生防疫机构2个;卫生工作人员332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95 人;拥有病床位数2038张,全年诊疗病人147.64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9.17万人,参合率97.8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2.14亿元,累计受益149.81万人次。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县年末总人口93.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33万人,农业人口75.83万人;总人口中,男性47万人,女性46.1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1万人,人口出生率10.84‰;死亡人口0.47万人,人口死亡率5.05‰,人口自然增长率5.79‰。全年常住人口83.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28万人,乡村人口51.97万人。城镇化率为37.57%,比上年提高3.9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85.32元,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80.15元,增长21.47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1%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10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4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105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57户,援助清零率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12人;职业培训总人数9560人,其中农民工和农村预备制培训3350人,企业职工培训3500人,失业人员培训1750人,创业培训960人;技能鉴定发证6615人,其中初级工5265人,中级工1350人。至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2%

社会保险力度加大。全年10大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6.08万人,共征缴社会保险金5.42亿元,支付社会保险待遇5.67亿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和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2万人,征缴基金2.9亿元,实际支付2.77亿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13万人,征缴基金0.46亿元,实际支付0.13亿元;新农保参保人数48.1万人,征缴基金0.31亿元,实际支付0.92亿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61万人,征缴基金0.002亿元,实际支付0.0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3万人,征缴基金0.68亿元,实际支付0.88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17万人,征缴基金0.24亿元,实际支付0.28亿元;职工医保参保人数4.27万人,征缴基金0.6亿元,实际支付0.53亿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7万人,征缴基金0.02亿元,实际支付0.01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2万人,征缴基金0.07亿元,实际支付0.02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03万人,征缴基金0.14亿元,实际支付0.09亿元。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规范完善。全县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3万人,发放城乡低保金8795万元。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8万人,低保月保障标准243元,比去年提高65元,发放城镇低保金4593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5万人,低保月保障标准101元,比去年提高23元,发放农村低保金4202万元。全县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6个、床位2350张,供养对象7168人。其中,五保对象中集中供养1993人、分散供养对象5175人。全年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

十一、节能降耗、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县全社会用电量7.36亿千瓦时,增长13.1%;其中工业用电量3.84亿千瓦时,增长10.9%;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5.4万吨标准煤,下降1.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92吨标准煤,下降13.2%;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态势,有望超额完成年初确定下降3.5%的目标。

矿产资源丰富。县域内已发现和探明各类矿产资源共三大类二十余种。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煤、铁矿、芒硝、盐、石膏、水泥灰岩、膨润土等。其中煤、芒硝、石膏、水泥灰岩、膨润土等储藏量大、品位高、矿床潜在价值大。

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全县土地总面积2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9.8 万亩;园地13.63万亩,林地63.4万亩,草地7.1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2.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6.35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9万亩,其他用地9.6万亩。全年交易建设用地635,土地成交价款3.5亿元。 

水资源丰富。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9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3.97亿立方米;各类水库蓄水量5亿立方米

气象服务保障有力。全年平均气温16.5,比上年下降0.8;年极端最高气温36.4,比上年下降4.6;全年降水量1398.3毫米,比上年增加282.5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9天,比上年增加3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23天,比上年增加4天。

环境治理富有成效。全县完成限制治理项目3个,投资额700万元。澧水水质维持在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涔水水质Ⅳ类标准,水质功能达标率100%,市城区饮用水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全年废水排放总量1272万吨,比上年减少313万吨,废水处理率80%;废气排放总量103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1亿标立方米,废气处理率70%。废物达到零排放 。

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完成化学需氧量842.37吨,削减率4.6%;氨氮削减量38.74吨,削减率2.2%;二氧化硫削减量734.59吨,削减率11.8%;氮氧化物257.85吨,削减率17.3%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不含火灾事故)271起,比上年减少11起,下降4%;事故死亡19人,比上年减少4人;受伤238人,比上年减少23人;直接经济损失121万元,下降1.2%。其中,工矿商贸事故1起,死亡1人;道路交通事故270起,死亡18人,受伤238人,全县连续十年没有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全县常住人口数、城镇人口数、乡村人口数和城镇化率为上报数,省、市局未反馈定案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县公安局提供的户籍人口计算。

4.土地资源数据来源于县国土局。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5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20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

 

分享到: